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歷史軍事

“父親!!!”
五更天、漆黑的月空下,秋日紫禁城中、壹聲悲戚的喊聲出現,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百三十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

家兄朱由校 by 北城二千

2023-11-19 16:12

  “明軍這次不太對勁,再這麽拖下去,我們耗不起。”
  天啟元年四月初二,在沈陽城東城十裏外,努爾哈赤策馬來到壹處矮坡上,眺望著沈陽城,心中的思緒萬千。
  由於朱由檢下令、遼沈之間的固守作戰,努爾哈赤幾乎沒有達到他想達到的任何便宜。
  雖然攻下的章義站等四處石堡,獲得了七萬石糧食,但這和後金的消耗根本無法相比。
  “駕!”
  這時、策馬的馬蹄和策馬聲響起,是代善帶著數十名正紅旗的騎兵前來。
  他來了之後,便對努爾哈赤開口道:
  “汗阿瑪、明軍還是不出城,不止是沈陽,其他地方也是壹樣。”
  “這已經快過去半個月了,我們消耗了三萬石糧食和壹千石豆,九百多只羊。”
  “要不然下令攻城吧!”
  代善和黃臺吉,雖然是將領、但也是目前後金的兩個大管家。
  眼下黃臺吉領著正白旗的十個牛錄在太子河巡視,防備遼陽城援兵北上,因此帳中只有代善壹個人處理這些後勤的事情。
  沒有人比代善更清楚眼下後金的脆弱了,建州、海西等地的山野耕地不過壹百二十多萬畝,加上鐵嶺、開原和老鴉關、撫順、蒲河所壹帶,才能勉強達到三百萬畝耕地。
  眼下後金的建虜人口只有三十壹萬,開原、鐵嶺等地的漢人有三十多萬。
  六十多萬人口中,十萬是戰兵,等於只有五十多萬人耕種三百多萬畝耕地。
  遼東和建州等地不比北直隸和關內,壹年耕種下來,頂多能有壹石左右的糧產。
  也就是說、後金的糧產不過三百多萬石,這其中壹半需要上交,才能勉強養得起十萬戰兵。
  但這只是戰兵、還有數量眾多的牛羊和軍馬需要養活。
  所以、眼下的後金,實際上都是在吃努爾哈赤當初蟄伏時留下的老本。
  從萬歷四十六年到現在,三年半的時間過去了,每年積攢的存糧早就吃完。
  除了赫圖阿拉還留有十萬石糧食外,最後的三十多萬石糧食,也被努爾哈赤帶出。
  因此、這壹戰實際上是壹場豪賭,是在賭國運的壹戰。
  賭贏了、後金進入沈陽城,就可以獲得沈陽城常平倉的糧食和官糧,以及蒲河以南,沈水以北的上百萬畝良田。
  有了這些了良田、後金最少可以延續最少兩年的國祚。
  這就是後金的現狀、每壹戰都是在賭,但凡賭輸壹次,就會動搖國本。
  因此、盡管代善知道自己汗阿瑪的心思,但他實在不忍看著後金這麽賭下去。
  不止是他、包括黃臺吉也是這麽想的。
  五十多萬人口養十萬半脫產的士兵,這著實太難了,若是放在春秋戰國那種平均氣溫比後世還高的時候還好,但眼下的遼東根本就無法做到五養壹的耕戰。
  “代善、不要太猶豫!”
  忽的、努爾哈赤望著沈陽城開口道:“看看妳的腳下。”
  “那些漢人耕種的糧食,只要到了秋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這些糧食收走。”
  努爾哈赤的壹席話,讓代善眼前壹亮。
  沈陽四周和各地石堡的上百萬畝耕地都早早耕種了糧食,只要再等三個月,糧食就可以收獲,到時候很輕松就能彌補後金的虧空。
  但是壹個新的問題也來,收割這些糧食,僅憑他們是難以做到的。
  “代善、傳我的汗令,調鐵嶺、開原、撫順的所有八旗前來沈陽集合!”
  “再征六萬漢卒的輔兵,讓他們隨軍南下。”
  “是!大汗!”聽到努爾哈赤的話,代善連忙轉頭,示意自己的固山額真前去傳令。
  固山額真也微微頷首,隨後帶著十數騎離開了矮坡。
  等所有人離去後,代善才繼續開口道:
  “汗阿瑪、要不要用章義站那些戰死明軍的甲胄和鐵鍋去和土蠻的恩格德爾交換牛羊?”
  “今年草原的牧草長勢不錯,如果我們願意換,應該能換到上萬頭牛羊。”
  “可以、妳讓鐵嶺的碩讬帶壹甲喇的人去恩格德爾那邊換些牛羊。”努爾哈赤點了點頭,而代善卻猶豫道:
  “壹甲喇會不會太少了,我聽說明國現在的小皇帝把北直隸和薊鎮兵馬都裁撤更換了,用禦馬監的兵馬鎮守。”
  “如果他們要出兵的話,碩讬會……”
  “代善、別太高看明軍,薊鎮的精銳已經被我們殺了大半,這麽短的時間,九邊將領練不出什麽名堂,剩下的人也不敢出關的。”努爾哈赤對代善處處謹慎的想法表示不太喜歡。
  在他看來、薩爾滸之戰的戰敗影響還在明朝內部發酵,甘陜和宣大、薊鎮遼東都受到了重創,不然也不會調川兵和浙兵北上。
  薊鎮拿不出什麽像樣的兵馬,更不可能敢於去襲擊碩讬。
  更何況恩格德爾有兩萬部眾,七八千男丁,壹旦碩讬遇襲,恩格德爾不可能不管。
  “領命!”見自己的汗阿瑪這麽強硬,代善只能叫人通知了自己的三兒子碩讬帶壹甲喇的兵馬前往恩格德爾部落,換取夠大軍食用的牛羊。
  而相比較後金的後勤窘迫,沈陽城內可以說是糧草充裕。
  哪怕湧入了兩萬多饑民,但是在常平倉和官倉堆積如山的六十多萬石糧食下,沈陽的後勤壓力並沒有大出多少。
  秦邦屏他們每日就是巡城、隨後檢查城中有沒有後金的探子,隨後就是加固城防,提防探子對糧倉、水井下手。
  這壹切、便是守城方對攻城方的天然壓制,以逸待勞四個字來形容最貼切不過。
  遼沈這壹戰、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吸引天下的目光,因為雙方的兵力遠沒有薩爾滸壹戰的多。
  只是在平靜下、唯壹不美的就是東林黨和言官們叫囂著要集結重兵,給努爾哈赤壹個教訓。
  不過、他們的想法、倒是變相成為了朱由檢的助力。
  七衛軍和兩萬輔兵陸續抵達了天津,與大沽營壹同在天津練兵。
  工部和盔甲廠的甲胄陸續送往天津,壹時間這裏成為了眾多言官矚目的地方。
  只是作為即將援遼的統帥,孫應元雖然每日練兵時尤為嚴肅認真,但實際上每天回到了軍營大帳內時,都反復的觀摩遼東的地圖,仔細研究。
  他對自己的能力有著清醒的認知,他並沒有領兵打過仗,遠不如滿桂對戰場的把控。
  甚至可以說、他連朱由檢都不如,哪怕朱由檢只學了半年多的兵法,但朱由檢對遼東的地形是有壹個大概認知的。
  但孫應元呢?禦馬監多少年都沒有打過仗了,他雖然治軍很嚴,但並沒有帶兵馬出關野戰的經驗,更別提統領數萬兵馬了。
  因此眼下的他十分心虛,到了夜裏更是難以入眠。
  “唉……”
  軍帳內、孫應元長嘆了壹口氣,不過這時他的軍帳門簾卻被人掀開了。
  “我不是說不要……”
  “怎麽?連我都不能進來了?”
  熟悉的聲音響起,孫應元擡頭壹看,果然看見了壹臉笑意看著自己的朱由檢。
  “殿下!末將死罪,居然……”孫應元下意識的半跪在地上,抱拳作揖,而朱由檢卻上前壹步將他扶了起來。
  “誒、不用拘泥禮數。”朱由檢扶起他,隨後看向了桌上的地圖,又笑著轉頭看向他道:
  “不錯、看來這段時間是壹直在研究遼東的情況,那既然研究了,應該知道我派妳去鎮江的原因了吧?”
  朱由檢的問題問出,孫應元臉上也露出壹絲無奈道:
  “末將看了數日遼東的地圖,才想出了殿下派末將前往鎮江的意圖。”
  “這意圖便是讓末將領兵前往寬甸堡,隨後順寬甸堡小道,北上襲擊赫圖阿拉,截斷努爾哈赤後路。”
  “那妳是怎麽想的?”朱由檢壹點不客氣的坐在了軍帳中唯壹的椅子上,而孫應元則是低著頭回話道:
  “末將看了遼東的地圖,也找來了鎮江的商賈詢問,只是他們回答說,寬甸的小道,寬處不足十丈,窄處不足三丈,並且兩側都是高山密林,極易被埋伏。”
  孫應元的這話、就差對朱由檢開誠布公的說“領兵數萬從寬甸襲擊赫圖阿拉這個計劃沒用了”。
  不過、聽了他的話,朱由檢卻笑道:
  “妳都知道領兵數萬難以襲擊赫圖阿拉,那麽妳說孤知不知道?老奴知不知道?”
  “這也正是末將疑惑的壹點,在末將看來,殿下不可能不知道這些事情,但為何……”孫應元吞吞吐吐。
  “為何還下了這樣的軍令,無疑讓數萬大軍前去送死對吧?”
  “末將不敢!”聽到朱由檢的話,孫應元跪伏在了地上,以頭叩地,不敢擡頭直視朱由檢。
  倒是朱由檢卻笑道:“我並沒有說壹定要妳襲擊赫圖阿拉。”
  “再想想、從大局壹點想,妳領兵過去還可以做什麽。”
  “末將可以做什麽?”孫應元壹臉迷糊的擡起頭,仰視朱由檢,壹時間想不清楚。
  朱由檢見狀、倒是不催促他,而是笑著看著他道:“站起來想。”
  孫應元聞言,只能磨蹭著站了起來,隨後站在原地,想了想後,又看了看地圖,還是沒有想通。
  “還是沒想通?”朱由檢笑了笑,並不催促,而是起身道:
  “我這次來天津,可能會布置壹下未來水軍三衛的水鄔和軍營再離開,妳想通了再來找我。”
  說罷、朱由檢便走出了軍帳,而孫應元也作揖躬身道:“恭送殿下……”
  “不用送了。”朱由檢走出軍帳,留下了孫應元壹個人看著遼東的地圖,卻怎麽也想不通。
  倒是這個時候、朱由檢翻身上馬,準備先去看看七衛軍。
  陸文昭這次與他隨行,因此也翻身上馬,隨後詢問道:
  “殿下這次下的軍令,莫說孫總兵,恐怕天下人都想不通。”
  “倒不至於那麽誇張,估計已經有不少人想到我的想法了。”朱由檢騎著馬,嘴角勾勒壹抹笑意。
  說著、朱由檢也帶人緩步的騎馬,來到了軍營的校場。
  由於天津的名字是取自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因此作為軍事要地,明朝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壹帶開始築城設衛。
  盡管文官極力阻止海運,但天津依舊十分熱鬧,原本衛所的衛城已經擠了數萬百姓,所以孫應元應朱由檢的話,直接帶兵前來大沽口擴建了曾經的天津水師軍營。
  經過孫應元的擴建,大沽口軍營足以容納八萬人,堪比燕山大營。
  營中分有七個校場,眼下七衛軍的兵馬就在這些校場中整訓。
  對此、朱由檢騎馬從校場門口路過,只是稍微看了壹眼,確定練兵的方法沒有改變後,便點頭離開了。
  這樣的舉動讓陸文昭十分不解道:“殿下不進去看看嗎?”
  “沒有必要,這次前來,主要是來確定水軍的水鄔。”朱由檢說著,便帶人出了軍營,向著海邊走去。
  四百年的時間,改變了許多的地形,眼下的大沽沒有後世蔓延出去的浮島,走到海邊只能看到海中有冒頭的淺灘。
  北邊、是嘉靖年間,為了抵禦倭寇,開始構築的堡壘,不過兵馬已經被孫應元裁撤並入七衛軍中,眼下那裏的防務和火炮被大沽營接管。
  朱由檢策馬沿著海岸線,向著北邊的大沽口行去,身後跟著陸文昭和三十余名錦衣衛的緹騎。
  當他們抵達大沽口時,立馬就有人攔住了他們。
  “站住、這裏是……”壹個新卒剛想說些什麽,就被老卒壹巴掌打在了後腦勺,隨後老卒上前陪笑道:
  “各位大人,不知道這是……”
  他看向了朱由檢,而陸文昭也說道:
  “這是當朝五殿下,前來檢查大沽口。”
  “殿下千歲!標下這就通知參將前來。”聽到這話,老卒立馬作揖回禮,隨後撒開腳丫子向營內跑去。
  朱由檢倒是壹直左顧右望,觀察著大沽口炮臺的四周,還有沒有擴建的可能。
  確定可以擴建後,他滿意的點了點頭,而這時大沽口營內也小跑出了壹群身著布面甲,頭戴兜鍪的明軍將士。
  “大沽營參將陳勇參見殿下,殿下千歲!”
  “殿下千歲!”
  “起來吧,我進去看看大沽營,日後可能水軍三衛要在大沽營附近建水鄔。”朱由檢示意他們起身,便騎馬進入了大沽營。
  進入後,迎面而來的就是壹個校場,以及正在校場上訓練的大沽營將士們。
  朱由檢見他們訓練還穿著甲胄,便對旁邊的參將陳勇道:“妳也是從老營出來的人,這樣的天氣讓他們著甲訓練,妳說會不會中暑?”
  “這……”陳勇為難道:“殿下、您是不知道、上直營軍和衛軍的夥食都是壹樣的,之前讓他們穿著鴛鴦戰襖訓練,結果壹個月下來都膘肥體胖的。”
  “末將也是沒有辦法,才能出此下策。”
  “那就帶他們在長灘上跑步,不能把人熱壞了。”朱由檢皺著眉下令而陳勇聞言只能點頭應下。
  見陳勇應下,朱由檢便登上了大沽口炮臺。
  由於明軍將炮臺加固為四處,因此每處有三千斤的大將軍炮六門。
  朱由檢看了炮臺上那有些銹跡的火炮,不難看出是前段時間才打磨過的,因此心中不由生氣。
  “若是有海寇從此處入侵,恐怕這些炮頂多三下就炸膛。”
  想到這裏、朱由檢對陸文昭道:
  “叫火炮廠的鑄炮工匠動手,用之前的大將軍炮泥模,鑄三千斤炮三十二位,送到大沽營。”
  說罷、朱由檢又看向陳勇道:
  “我會讓火炮廠的人送火藥三萬斤,石彈三萬前來,妳們自己也平時閑著沒事打磨壹下石彈。”
  “下次我來,如果妳們沒有把火藥和石彈打完,妳就回燕山大營重新從大頭兵做起!”
  “末將領命!”陳勇下意識的並腿站直,而朱由檢見他這樣,便詢問道:
  “瞧妳這模樣,正步還在練?”
  “回殿下、不止是末將,所有衛軍和營軍,每日都抽壹刻鐘訓練正步,尤其是向左右轉。”陳勇的話倒是讓朱由檢驚詫。
  他本以為這個時代的將領會很抗拒這種面子上的東西,沒想到他們都挺喜歡。
  “既然喜歡、那就練吧,燕山大營也是……”朱由檢看向了陸文昭,而陸文昭也叫人記下這事情。
  在他們記下事情的時候,朱由檢走到了炮臺的南側,眺望著更南邊的淺灘,隨後對陸文昭道:
  “那塊地方不錯,讓人去量壹下,夠不夠用來當船塢和水軍三衛的軍營。”
  “是”陸文昭回應,隨後便叫人前去丈量。
  大概兩刻鐘後,丈量的人回來了,對朱由檢作揖道:
  “殿下、從您指的地方向南,跑馬大概壹千五百步左右,都十分平整,民田距離海灘三裏。”
  “夠大,那就定在那裏吧。”聽到錦衣衛的話,朱由檢便確定了水軍三衛的駐地。
  陸文昭聽到後,也叫人將那塊地方記下,隨後準備按照朱由檢設計的水軍三衛圖紙來進行建造。
  “撥壹萬兩銀子,先把船塢建造好,水兵暫時不用著急。”
  “壹萬兩是不是太多了,殿下?”聽到朱由檢說壹個水鄔和軍營需要壹萬兩銀子,陸文昭欲言又止。
  以眼下的物料價錢,建造壹個石質的水鄔和軍營也花不了壹萬兩啊……
  “這地方比圖紙上的要大,差不多的。”朱由檢說罷、轉身就要下炮臺,而這時十余騎策馬進了大沽口。
  朱由檢看去,原來是孫應元來了。
  “看來、他是想通了。”朱由檢轉頭看向了陸文昭,隨後道:
  “妳跟著我就行,其他人散去。”
  “是!”陸文昭不是很理解朱由檢話中的含義,但還是叫人散去了,連陳勇他們都離開,只剩下了陸文昭和朱由檢兩人站在炮臺上。
  “殿下!末將前來叨擾了!”
  孫應元壹邊作揖,壹邊向炮臺小跑。
  等他上了炮臺後,朱由檢才笑著道:“想明白了?”
  “明白了壹點,但還不是全明白。”孫應元有些靦腆的笑著。
  “說說妳的理解吧。”朱由檢倒是很好奇,孫應元到底懂了幾成。
  “是!”孫應元作揖回禮,隨後嚴肅道:
  “殿下應該是想趁著這個機會,鞏固我大明在鎮江、鳳凰城、寬甸堡的地位,順帶震懾朝鮮。”
  “至於襲擊赫圖阿拉,實際上就是練兵,在鞏固寬甸、鳳凰城、鎮江的時候,剛好可以屯田練兵,做出壹副大軍要北上的態勢。”
  孫應元舉壹反三,說出了朱由檢的壹部分想法。
  鎮江堡、這是大明在遼東半島東部稍微平坦的壹塊地方,自鴨綠江到金州都是丘陵和平原。
  如果好好在鎮江耕耘,那麽就可以留下壹個很好的環境,為日後戚金分兵駐守做足準備。
  要收下這塊寶地,就必須守住寬甸和鳳凰城,而鳳凰城和寬甸又有不少女真人生活,因此才需要鞏固。
  至於第二點的威懾朝鮮,便是讓朝鮮看看,大明還有調兵數萬,布置在鴨綠江的能力。
  自薩爾滸之戰以來,朝鮮國王李琿奉行“不背明、不怒金”的外交,這對明朝的權威來說是壹種挑戰。
  朱由檢要提升皇兄的威信,首當其沖的軍隊已經弄好,那麽就要開始對外宣揚大明的國威了。
  李琿的外交政策,對於受過明朝幫忙復國恩惠的朝鮮諸多世子、文臣都是壹種羞辱。
  並且、李琿有可能在偷偷的和後金做生意,因此將李琿趕下王位是朱由檢要做的。
  歷史上、李琿在天啟三年被他的侄子綾陽君李倧趕下王位,但李倧也不是什麽好人,表面上說著要幫助明朝抗衡建虜,結果還是不敢刺激後金。
  所以、朱由檢要做的就是讓朝鮮聽話,甚至派兵入駐朝鮮,讓朝鮮斷絕對後金的貿易。
  因此、這兩者實際上才是朱由檢想要做的事情,而威脅努爾哈赤只是附帶的事情。
  赫圖阿拉的具體兵力還沒有弄清楚,但不會超過壹萬。
  這麽壹來,只要七衛軍和兩萬輔兵擺出要從寬甸、鳳凰城北上的態勢,哪怕努爾哈赤知道長白山支脈不具備數萬大軍壹起行軍的道路,但還是得調兵回防赫圖阿拉。
  朱由檢料定了他不敢賭,因為他賭輸了沒有什麽損失,但努爾哈赤賭輸了,他經營了數十年的大本營就要被端了!
  哪怕七衛軍到了赫圖阿拉後不攻城,但只要將城外的鐵匠鋪摧毀,都是努爾哈赤無法承受之痛。
  想到這裏、朱由檢對孫應元道:
  “妳猜了大半,但我要做的還不止這個。”
  說到這裏、朱由檢對孫應元繼續道:
  “我要妳做的、還有壹個,就是在各個山道設堡,隨後在鎮江訓練那兩萬輔兵,最後把兩萬輔兵交給戚元輔和秦民屏,戚元功!”
  朱由檢交代了所有的事情,而孫應元這才明白,自家殿下是要逐漸開始更替以遼東人和榆林人為主體的遼東鎮了。
  兩萬輔兵好好訓練就是正兵,缺少的只有甲胄。
  到時候滿桂再交給秦邦屏九千永平府新卒,那麽遼東的戰兵就達到了十四萬。
  而這之中客軍占據了四萬,遼東軍雖然號稱有十萬,卻只有三四萬能打。
  到時候能打的遼東軍都在遼西,不能打的都在遼東半島。
  那麽自家殿下想要動遼東就簡單了,隔著沈陽和遼陽,遼西的兵馬哪怕察覺過來,想要投靠努爾哈赤也晚了。
  當然、他們也可以直接北上、打出長城,走遼澤,借道內喀爾喀直奔鐵嶺,投靠努爾哈赤。
  但孫應元知道、自家殿下的下壹步就是要將內喀爾喀中恩格德爾的巴約部覆滅。
  恩格德爾的巴約部壹旦被滅,在遼西的遼鎮兵馬可就真的上天無路了。
  況且就算不提巴約部,就遼東將領之間,到底有沒有膽子跑幾百裏投建虜還是問題。
  想到這壹切、孫應元當即對朱由檢道:“殿下的話,末將記到心裏了!”
  “此去當為萬歲、為殿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行了、妳知道就可以了……”看著孫應元的模樣,朱由檢擡手扶他起來,隨後對陸文昭道:
  “水鄔和軍營的事情也弄好了,準備回程吧……”
  “是!”陸文昭聞言,便下去準備出發了,而朱由檢勉勵了壹番孫應元後,便帶讓孫應元好好練兵,等待出發。
  孫應元作揖退下,最後炮臺上只剩下了朱由檢。
  他眺望著大海,似乎穿過大海看到了遼東。
  解決了遼東的問題、大明的問題就解決了四分之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